A股中报季算是告一段落了,这段时间说实话大家关注点不光在财报上,更多的是中报有没有按时披露,是不是披露了又要更正。今年还真是有点意思,到目前为止,居然还有两家公司压根没交卷,而已经交卷的里头,至少有七家公司“改了答案”。不少投资者一边看业绩一边琢磨:这玩意还能信吗?到底咋回事,咱们就用大白话聊聊我的看法。
先说说那两家连卷子都没交的公司。一个是*ST紫天(300280.SZ),一个是*ST天茂(000627.SZ)。你看*ST紫天,早在七月末就被深交所盯上了,《事先告知书》直接发了,意思很明确——要把股票交易给终止了。现在股票一直停着,投资者都急了,谁知道什么时候能解套。而*ST天茂更是“拖延症患者”,到现在还没有把去年年报和今年一季报给整出来,更别说中报了。他们甚至都主动开股东会商量退市、连深交所都不用等了,自己就计划走人。这两家实际已经处在生死边缘,能不能挺过去,外人都已经看得很明白了。
那么除了这俩,剩下的公司大多算是交上了报告,但交完了又拿回来自己改。这事表面看是瑕疵,实际上问题不小。你要说一个小公司报表上几个数据填错了,或者格式不对,投资者还能理解;但你看今年这七家,什么样的都有。
比如盐田港、惠天热电、海澜之家,这些都是业内知名的企业,本该专业,结果财务没核对好,基本面的数据录错了,每股收益、现金流这些关键指标出错。这不是Excel表格点错了,这是团队把关没做好,这种事要搁在欧美大型上市公司上,分分钟逼着财会人员辞职。
咱们再看看国子软件、*ST国华、金煤科技,主要是前十大股东的信息披露不准确。你说持股结构这事有多重要,投资者都要看股东是谁,风险如何,结果信息不对称,公布的名字、持股数都能错,谁还有信心?*ST国华还给企业所得税纳税主体整错了,金煤科技则合并报表的项目注释也要更正。
还有更离谱的,像渤海轮渡,你以为是财务数据出错,其实却是“关联方划分口径”搞错了。就在重要提示里,原来说控股股东有非经营性占用资金,把投资者吓一跳,结果后来一查又说“无”,这要是没更正清楚,外界还以为公司里有人拿钱不干正事呢。
看到这里,很多人会有疑问:为啥今年这么多公司要更正中报?这是不是有什么猫腻?
我个人觉得,原因其实多方面。首先压力确实大,A股退市机制越来越严,财报质量要求一再提高,很多企业其实没准备好,赶时间赶进度,各种招数都用上了。财报编制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事,信息量巨大,团队要拉通各个部门,数据核查难免会漏。尤其是一些小公司或者经营有困难的企业,人手不够、专业度也不足,“临时抱佛脚”式的工作习惯就暴露了,错误自然多。
还有一个现象,信息系统的升级和监管环境的变化也导致了报表编制上出纰漏。这两年A股信息披露的标准越来越细,原来能糊弄过去的,现在必须一条一条核对,自动化系统一升级,报送模板一变,老会计们就容易跟不上。你要说财务软件出了错或格式没对,也确实有可能,但归根到底是工作态度还不够严谨。
更深层次的原因,我觉得是企业治理水平参差不齐。有些公司其实并不是对投资者很负责任,只管糊弄交卷,出错了再更正,他们觉得没啥大不了。但这种风气长远对自己、对整个市场都是伤害。
你看看那些还没披露的企业,没交卷不只是业绩差,很多其实都在为怎么退市、怎么善后做打算。这类公司早就把规范经营抛在脑后了,能撑一天是一天,财报不是用来让大家分析投资价值的,而是用来应付监管,能糊弄就糊弄。如果不是退市红线越来越严,很多这种“僵尸公司”还会继续装死。
已经披露但频繁改报表的,其实潜在的风险也很明显。首先表现出公司治理能力不足,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投资者的信心危机,你财报都能错,还指望管理团队有什么战略眼光?其次这些数据出错,还影响了二级市场对行业、企业的整体判断,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波动。
当然,有人可能会说,财务报表数据海量,偶有小错是人之常情,及时更正不也算负责任吗?这话听着有道理,但你要想想,现在信息披露的规范和技术条件早已不是老黄历,数据都能自动对账,内控流程也明明白白。如果这都还经常出错,只能说公司把投资者当傻子,反正报了你们也不懂,能改就改,不改也没人查。归根到底,还是责任心的问题。
其实今年中报季集中曝出这事,对整个A股市场来说,是提醒也是警告。对监管层来说,必须加大对财报披露的细节审查,不能只看有没有交卷,还要查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。一旦发现频繁更正甚至有重大财务错漏的,就要问责,不能让市场变得越来越随意。
对投资者来说,类似*ST紫天、*ST天茂这样的“待退市”公司,真的要敬而远之。有些人图发财抓短线,指望这些僵尸公司来个爆雷后抄底,最后还不是被套死。一定要养成分辨财报质量,筛选治理规范公司投资的习惯,别什么都敢碰。
对于普通企业来说,其实也是自我反省的机会,把财报当作形象管理和对投资者的承诺,不能只是“完成任务”。严格的数据核查、合规的流程体系才是根本,这样一来,投资者信心强了,公司估值自然也不会差。
收官说句大实话,A股现在面临的不是技术难题,而是责任与诚信的挑战。中报季频繁更正,暴露的正是部分企业对内控管理、信息披露以及市场责任的漠视。未来只要监管再收紧、市场再成熟,这类问题会越来越少,时间会证明,只有真正守规矩、有担当的公司才能活下来,其他的迟早会被淘汰。
总之,中报季的“改卷潮”和“交卷难”,提醒大家,一份财报不光是数字,更是公司管理水平和诚信的直接体现。投资者要学会甄别,监管部门要加紧查漏补缺,企业自己更要把这当回事。所有人都重视了,整个市场的水才会更清、更深、更远。这就是真正健康的资本市场该有的样子。
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,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,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,我们将及时回应。
配资炒股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