咱说鱼界里有这么个 “奇葩”—— 罗非鱼。在咱国家两广地区,这鱼快泛滥成灾了,还落个 “垃圾鱼” 的名声,说它连臭水沟里都能活;可一飘到美国,立马变身 “香饽饽”,成了美国人餐桌上的宠儿,煎着吃、烤着吃,咋吃都不够。这反差也太大了,让人忍不住琢磨:同样是罗非鱼,咋在俩地方待遇差这么多?今儿个咱就用东北话,好好唠唠这罗非鱼的故事,从它咋来的中国,到为啥在咱这儿 “不受待见”,再到在美国为啥这么火,保证让你听得又新鲜又乐呵!
一、先唠罗非鱼的 “出身”:不是咱本土鱼,1957 年从越南来的!
咱先掰扯清楚,罗非鱼可不是咱中国土生土长的鱼,它老家在非洲,所以也叫 “非洲鲫鱼”。那它咋跑到咱这儿来的呢?说起来还有段历史 —— 早在 1957 年,这鱼就从越南漂洋过海到了中国,算是 “外来户”。
展开剩余89%一开始咱引进罗非鱼,那可是把它当 “宝贝” 的!为啥?因为那会儿咱国家正面临粮食短缺的问题,老百姓肚子都填不饱,更别说吃啥优质蛋白了。而罗非鱼这玩意儿,那可是 “养鱼界的劳模”—— 长得快,从鱼苗到能吃,也就三四个月;产量还高,一口鱼塘养罗非鱼,比养别的鱼能多收不少;关键是不挑吃的,啥饲料都能对付,养起来成本低。所以当时引进它,就是为了给老百姓补充蛋白质,让大家能多吃口肉。
谁能想到,几十年过去,这 “宝贝” 居然在两广地区泛滥成灾了!江河湖库里到处都是,连一些小水沟里都能捞着。有钓友吐槽:“现在去两广钓鱼,抛竿下去十有八九钓上来的是罗非鱼,想钓条别的鱼都难!” 这泛滥的架势,跟当年引进时的 “香饽饽” 模样,真是天差地别。
二、唠唠罗非鱼咋泛滥的:生存能力太逆天,想不泛滥都难!
罗非鱼能在咱这儿泛滥成灾,全靠它那 “逆天” 的生存能力,说它是 “鱼界小强” 都不为过!咱先说说它的适应能力 —— 别的鱼对水质挑得很,水稍微脏点就活不了,可罗非鱼不一样,淡水能活,咸水也能活,属于 “广盐性鱼类”。海边的滩涂、内陆的河沟,只要有水,它就能扎下根。
更绝的是它耐低氧,水里氧气少点别的鱼早翻肚皮了,它照样游得欢。最让人咋舌的是,连臭水沟它都能活!有网友拍过视频,在那种飘着垃圾、闻着发臭的水沟里,罗非鱼一群一群的,活得还挺滋润。就这生存能力,在鱼界里真是没谁了!
除了能活,罗非鱼的繁殖能力也吓人。一条雌鱼一次虽然就下 1000 到 1500 枚卵,不算特别多,但它一年能下 2 到 3 次,而且最关键的是,罗非鱼会把鱼卵含在自己嘴里孵化!你想啊,鱼卵在妈妈嘴里,别的鱼想吃也吃不着,天敌少了,孵化率自然就高了。刚孵出来的小鱼苗,妈妈还会继续含着,等小鱼能自己游了才放出来。就这 “护崽” 的架势,种群能不壮大吗?
一开始罗非鱼都是在封闭的鱼塘里养着,可架不住偶尔有鱼塘漏水,或者遇到暴雨冲垮鱼塘,罗非鱼就逃到了野外水域。一到野外,那可真是 “如鱼得水”,凭着超强的生存和繁殖能力,很快就形成了稳定的种群,慢慢就泛滥开了。有专家说,现在两广地区的野外水域,罗非鱼的数量能占鱼类总数的一半以上,真是 “霸占” 了水域!
三、为啥罗非鱼成了 “垃圾鱼”?冤枉!养殖的一点不脏!
一提起罗非鱼,好多人就皱眉头,说它是 “垃圾鱼”,不干净,不能吃。这名声咋来的呢?主要还是因为它太能在脏水里活了。前面咱也说了,臭水沟里都能见到它的身影,再加上有些钓鱼佬在特别脏的水里钓上罗非鱼,拍了视频发网上,大家一看:“这鱼咋在这么脏的地方活?肯定吃了不少脏东西!” 久而久之,“垃圾鱼” 的帽子就扣在罗非鱼头上了。
还有个原因,就是罗非鱼本身有点土腥味。尤其是野外的罗非鱼,吃的东西杂,土腥味更重,好多人吃不惯这味儿,就更不待见它了。有网友吐槽:“罗非鱼吃着一股泥腥味,不管咋做都去不掉,还不如吃鲫鱼、鲈鱼呢!”
可咱得替菜市场里卖的养殖罗非鱼说句公道话 —— 这 “垃圾鱼” 的名声,真是冤枉了它们!罗非鱼能在脏水里活,不代表它喜欢脏水,更不代表养殖的罗非鱼就生活在脏水里。现在人工养殖罗非鱼,对水质要求可严了,得定期换水、消毒,还得喂专门的饲料,跟养别的食用鱼没啥区别。你想啊,养殖户要靠卖鱼赚钱,要是鱼养得不干净,谁会买?早就赔本了!
而且正规养殖的罗非鱼,都会经过检验检疫,合格了才能上市卖,吃着绝对放心。有卖鱼的老板说:“现在买罗非鱼的人不少,尤其是两广地区,好多人就爱吃这鱼,刺少肉多,做红烧、香煎都好吃。那些说罗非鱼脏的,大多是没吃过正经养殖的,光看它在脏水里活就瞎判断!”
四、唠唠美国的 “罗非鱼热”:从无名小卒到最受欢迎白鱼!
跟咱这儿罗非鱼 “不受待见” 不一样,在美国,这鱼可是妥妥的 “网红食材”,火得一塌糊涂!你可能不信,2002 年的时候,罗非鱼连美国水产品消费前十名都没进去,可到了 2009 年,它直接超越鳕鱼,成了美国最受欢迎的白鱼,这逆袭速度也太快了!
美国人为啥这么爱吃罗非鱼?说起来原因也简单,全靠它 “适配” 美国人的饮食习惯。首先,罗非鱼刺少肉多,而且鱼肉是白色的,没啥腥味(美国养殖的罗非鱼会专门优化品种,减少腥味),特别适合加工成鱼排。美国人爱吃煎鱼排、烤鱼排,罗非鱼正好符合需求,处理起来也方便,不用费劲挑刺,老人小孩都能吃。
其次,罗非鱼价格便宜。跟鳕鱼、三文鱼这些贵价鱼比,罗非鱼的价格要亲民得多,普通家庭都能消费得起。在美国超市里,冷冻罗非鱼排经常打折,几块钱就能买一大包,性价比超高。所以美国人还给它起了个外号,叫 “未来之鱼”,觉得这鱼能满足大众对廉价优质蛋白的需求。
还有个原因,就是美国的罗非鱼大多靠进口,而且主要从咱中国进口!咱国家是全球最大的罗非鱼出口国,广东茂名市更是有 “中国罗非鱼之都” 的称号。就说今年上半年,茂名一个市出口罗非鱼就达到了 4.9 万吨,出口总值超过 24 亿元,这数量和金额,想想都吓人!美国人吃的罗非鱼,十有八九是咱这儿养的,真是 “咱养的鱼,喂饱了美国人”。
有去过美国的网友说:“在美国的餐厅里,罗非鱼排是常见菜,煎得外焦里嫩,配点蔬菜和土豆泥,特别受欢迎。好多美国人都不知道罗非鱼老家在非洲,还以为是咱中国的鱼呢!”
五、咱这儿的罗非鱼市场:两广人爱吃,做法花样多!
虽说罗非鱼在咱这儿有 “垃圾鱼” 的偏见,但其实它在国内的市场也不小,尤其是在两广地区,那可是菜市场里的 “常客”,好多人就好这口。为啥两广人爱吃罗非鱼?除了习惯,还因为这鱼在当地产量大,价格便宜,而且做法多,能做出不少花样。
在两广,罗非鱼最经典的做法就是 “红烧罗非鱼”—— 把鱼处理干净,煎到两面金黄,再放葱姜蒜、酱油、料酒焖煮,最后收汁,鱼肉鲜嫩入味,配米饭能吃两大碗。还有 “香煎罗非鱼”,不用太多调料,就撒点盐和胡椒粉,煎得外皮酥脆,咬一口满是鱼香,简单又好吃。
除了家常做法,两广的大排档里还有 “烤罗非鱼”,跟咱东北的烤串似的,把鱼剖开放在烤架上,刷上秘制酱料,烤到鱼肉熟透,再撒上孜然、辣椒面,那香味能飘老远,夏天配着啤酒吃,别提多过瘾了。还有 “罗非鱼粥”,把鱼肉剔下来切成片,放进粥里煮,粥鲜鱼嫩,营养还丰富,早上喝一碗,浑身都舒服。
有两广的朋友说:“我们从小就吃罗非鱼,觉得这鱼特别好吃。那些说罗非鱼脏、有腥味的,要么是没吃到好的,要么是做法不对。正经养殖的罗非鱼,处理干净了,做法得当,一点都不差!” 现在随着运输和保鲜技术的发展,罗非鱼也卖到了全国其他地方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并喜欢上这鱼。
六、唠唠罗非鱼的营养价值:别小瞧它,蛋白含量真不低!
咱光说罗非鱼好不好吃、受不受欢迎了,其实它的营养价值也不低,是个 “被低估的营养选手”。罗非鱼富含优质蛋白质,而且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跟人体需求很接近,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,不管是老人、小孩,还是健身的人,吃它补充蛋白都特别合适。
除了蛋白质,罗非鱼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,比如赖氨酸、蛋氨酸这些,这些氨基酸人体自己不能合成,得从食物里获取,罗非鱼正好能提供。另外,罗非鱼还含有钙、磷、铁等矿物质,以及维生素 B1、B2、烟酸等维生素,这些都是维持身体正常功能必不可少的营养素。
有营养专家说:“罗非鱼的营养价值跟鲫鱼、鲈鱼这些常见的食用鱼相比,一点都不逊色,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更有优势。比如它的脂肪含量低,尤其是饱和脂肪含量低,适合需要控制脂肪摄入的人群。” 所以别再因为 “垃圾鱼” 的名声就小瞧罗非鱼了,适量吃点,对身体还是有好处的。
七、唠唠罗非鱼的 “烦恼”:泛滥成灾咋治理?
虽然罗非鱼在市场上有需求,还能出口创汇,但它在野外泛滥成灾,也给咱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少麻烦。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,啥都吃,水草、浮游生物、小鱼小虾,甚至别的鱼的鱼卵,它都不放过。大量的罗非鱼会挤占本土鱼类的生存空间,抢本土鱼的食物,导致本土鱼类的数量越来越少,破坏水域的生态平衡。
有渔民反映:“以前河里还有不少鲫鱼、鲤鱼、草鱼,现在全被罗非鱼占了,下网捞上来的全是罗非鱼,本土鱼没几条了,照这样下去,再过几年,可能就见不到本土鱼了!” 所以治理罗非鱼泛滥,成了不少地方头疼的问题。
目前治理罗非鱼泛滥,主要有这么几种办法:一是加强养殖管理,防止罗非鱼从鱼塘逃到野外,比如加固鱼塘堤坝,安装防逃网;二是在特定水域开展人工捕捞,把罗非鱼捕上来,减少它们的数量;三是推广罗非鱼的食用和加工,把野外的罗非鱼变成 “资源”,比如鼓励餐馆开发罗非鱼菜品,加工成鱼干、鱼丸等产品。
不过治理罗非鱼泛滥是个长期的活儿,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。有专家建议,要从源头控制,同时结合生态治理和市场利用,多管齐下,才能有效缓解罗非鱼泛滥的问题,保护咱本土的生态环境。
八、结语:罗非鱼不 “垃圾”,关键看咋养、咋吃!
唠了这么多罗非鱼的故事,咱也该总结总结了。罗非鱼这鱼,其实挺 “冤” 的 —— 因为能在脏水里活,就被贴上 “垃圾鱼” 的标签;可实际上,正规养殖的罗非鱼干净又营养,还能出口创汇,给咱国家赚外汇。在美国它是香饽饽,在咱这儿也有不少人爱吃,只是名声被误解了。
其实不管是啥鱼,关键看咋养、咋吃。养殖环境干净,处理得当,做法好吃,那就是好鱼。罗非鱼的 “逆袭” 故事也告诉咱,看待事物不能只看表面,得深入了解,不然很容易被偏见误导。
现在随着大家对罗非鱼的了解越来越多,“垃圾鱼” 的偏见也在慢慢改变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并喜欢上这鱼。相信未来,罗非鱼既能在市场上发挥价值,也能通过科学治理,不再给生态环境带来麻烦,真正成为 “有用的鱼”。
最后咱想说,下次再在菜市场看到罗非鱼,别再因为 “垃圾鱼” 的名声就绕着走,不妨买一条试试,按照咱东北的做法,红烧或者香煎,说不定你会发现,这鱼其实还挺好吃的!
发布于:江西省配资炒股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